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广东应积极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工程,深入推进岭南文化“走出去”,它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新动力和新抓手。近日,《南方》杂志刊发我校校长仲伟合教授文章《以“精品外译”工程推进岭南文化“走出去”》,文中详细阐述了岭南文化精品外译需要把握“三大关系”,并提出了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工程的对策建议。全文如下:
以“精品外译”工程推进岭南文化“走出去”
■仲伟合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岭南文化精品”承载广东社会文化特色,其外译与传播是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广东应积极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工程,深入推进岭南文化“走出去”,它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新动力和新抓手。
岭南文化精品外译需要把握“三大关系”
把握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与当代文化精神内涵有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具有了崭新的构成元素,从传统的建筑、园林、绘画、戏剧拓展到现代文学、影视、音乐、数字媒体作品等多元形态。
同时,岭南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广东人民开放风气、进取精神、改革意识和务实态度的文化特质进一步彰显。因此,在定位与选择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与传播中,要注重传统优秀岭南文化形态与当代岭南文化形态的结合,在兼顾传统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与传播中,重点做好当代岭南文化形态、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把握好文化传播与文化接受的有效结合。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与传播要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要对译作接受方(文化接受者)的需求作细致分析,以使翻译传播有的放矢、让译作消费群体乐于接受。
因此,需求分析是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和对外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前置分析。要充分调研文化消费者的共性需求与差异需求,考虑不同接受国以及接受群体的差异,结合接受方的需求精心遴选岭南文化精品,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信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能够且爱感知、体会岭南文化,以此增强传播效果。
把握好准确定位和突出重点的有效结合。实施“岭南文化精品外译”,要注重对外译传播对象的准确定位和突出重点,以此确保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首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精准传播。把“一带一路”作为海外图书、音像和数码产品的重要选题,把“一带一路”作为向国际智库传播的重点课题,要组织专家学者选择精品翻译成各国语言进行定向精准传播。
其次,开拓非通用语市场,针对广东籍海外华侨开展重点传播。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贸易合作不断扩大,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广东应借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大力开拓东盟国家市场,尤其注重开展对东盟国家华人华侨群体的文化传播。
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工程的对策建议
培养岭南文化精品外译传播队伍。岭南文化“走出去”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的复合型翻译传播人才,并争取海外资源,建立高水平国际合作团队。
建立广东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和协同创新型育人平台,实现专业资源共享,积极培养翻译能力较强、传播理论知识扎实、具有高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英文乃至多语种的翻译传播人才。
要完善实践型和研究型人才的综合引进计划和岗位配备。通过开展翻译比赛、设立专项翻译研究课题、人才交换项目,举办翻译传播领域研讨会,为国内外高层次学者开展对岭南文化外译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搭建平台。
拓展与国外高水平外译传播团队合作与交流途径。通过政府统筹、民间合作等多种途径,与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丰富的海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熟悉国外读者阅读需求和接受能力、熟悉国外出版市场、具有对外选题策划意识、精通各国文化和国际学术流程的国际汉学家、国际岭南文化专家开展合作。
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外译作品的传播平台。岭南文化“走出去”需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集团、高水平的外文网站和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广东要发挥独特优势,主动探索与欧美地区主流出版集团、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版集团在产品、版权、资本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会展的开放性平台,寻找国际合作出版单位;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形成具有广东特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出版产业群。
要开拓资源,做好多语种网站的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网站建设,要在外文网站设立岭南文化专栏,根据在粤外国人和境外受众需要策划推介岭南文化的传统与当代的表现形式和生动内容,争取国际社会理解与支持,树立广东良好国际形象。
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会展的开放性平台,策划组织与文化产业强国、东盟国家等开展各个层级的文化互访、外事交流和商务活动,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开通出版、音像和数字媒体产品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交易平台,为省内文化企业架起与海外沟通连接的便捷桥梁,努力推动岭南文化精品“走出去”。
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外译的机制创新。岭南文化“走出去”需要积极探索民营文化企业海外经营新模式,加强相关的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放宽组织“走出去”活动外事审批限制。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整合境外营销网络、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等、在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多种途径开展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和营销。
要制定减免版权代理公司的税费减免政策,或将收取的税费返还用于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版权代理公司参加培训和国际书展,资助输出版权图书的翻译费用。
政府应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地开展企业境外文化贸易活动的审批监管工作。
建立岭南文化精品外译专项基金。岭南文化“走出去”需要通过设立外译传播专项项目、制定外译传播奖励制度、扩大财政补贴力度,确保外译传播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建立专项资助项目,扶持面向海外特定市场(世界文化强国和东南亚地区)、体现岭南文化传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精品外译与传播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在岭南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设立外向型翻译和传播奖励金,鼓励外国人翻译关于岭南文化精品的论著及其他文化产品,鼓励外国出版商购买岭南文化精品相关的传媒产品;鼓励外国图书销售点出售关于岭南文化的图书和音像制品等,以此推动鼓励岭南文化精品向海外推介。
政府财政补贴应鼓励广东出版单位与海外出版业同行建立交流关系,提供资金资助出版行业举办和参加各种国际展销活动,拓展省内出版行业与海外同行交流与合作。
发挥高校优势,助推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岭南文化“走出去”需要依托高校资源,通过开设精品课程、协同高校海外孔子学院、设立外译协同创新中心等,推进岭南文化外译传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
高校要开设岭南文化精品课程建设,面向在粤留学生传播岭南文学、艺术、建筑、戏剧等内容,不断培养岭南文化的外国传播者与爱好者。
统筹广东高校海外孔子学院资源,积极开展岭南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目前,我省多所高校与海外高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海外孔子学院创立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推广汉语以及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因此,要注重发挥广东高校海外孔子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岭南文化精品外译与传播途径。
要以高校为依托,联合相关文化产业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机构,建立岭南文化外译协同创新中心。统筹翻译学、传播学、语言学、信息技术以及各类文学艺术专业专家学者,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发挥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作用,做好岭南文化外译项目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制定岭南文化外译传播的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
◎ 本文责编/曹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