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中英价值观对话会:推进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文字:邓舒怡 实习生 卢娜 图片:周喆 实习记者 陈思妍 严晓旻 编辑:梁玲华 王子衿 邓舒怡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为推进我校中外学生交流共进,帮助外国留学生认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才,12月8日下午,我校在北校六教报告厅启动中外学生系列交流会,首场活动为中英价值观对话会,羊城晚报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员於贤德和翻译学院助理教授Stephen J. Rake,分别围绕中华价值观和中英价值观对比发表演讲。

本次活动是学校党委推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系扣”工程项目之一,由宣传部和校团委主办,留学生教育学院承办。校党委副书记石佑启,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校团委书记苏奕、留学生院教师代表以及四百多中外学生出席活动。活动由留学生院院长梁学宏主持。据介绍,今后还将推出主题为中外价值观之我见的征文比赛,前往广东省博物馆、中华文明传承基地开展校外交流研讨会以及举行中外学生对话会等。

交流会现场

石佑启宣布交流会启动

石佑启在致辞中表示,传承文化创新、推动文明发展是高校的使命。而中外青年学生相聚广外、互相学习、携手共进的良好面貌恰当地诠释了“沟通是相知的基础,文化交流是缔结友谊的纽带”。他宣布了中外价值观系列交流会的正式启动。

於贤德做主旨演讲

於贤德围绕“家国情怀与实践理性”,分享了他对中华价值观的几点认识。他认为,“悠久的历史传统”“显著的社会取向”以及“强烈的实践理性”是中华价值观的三个重要特点。谈及历史传统,他说,中华文明几千年不间断,多元的民族文化与经济结构,对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以“关羽”为例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在于个体归于群体的作用与贡献以及家国情怀的践行。他还认为中国人对价值观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一个“值”字上,并且通过观念指导实践,实现价值追求。同时,他认为,“中外价值观的区别就在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途径和价值实现方法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又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内容,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的价值观念体系

Stephen J. Rake作主旨演讲

Stephen J. Rake 的主旨演讲围绕中英价值观比较展开。他用图表形式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国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对比,他认为,一方面,中英两国价值观在对富强、公正、法治和民主等的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中英价值观不仅由于存在语言(包括语音语义)的天然障碍,因而给定义和理解两国价值观造成了困难。而且两国价值观的优先排序存在着差异,对价值观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如“中国更侧重集体主义,爱国就意味着团结,忠于国家,而英国更侧重个人主义”。此外,宽容、多元、包容、融合也是英国主流价值观的特色。他强调,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国主流价值观的异同,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文化敏感度,也要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对增进互信、促进中英两国之间双边关系发展,意义重大。

问答环节

留学生提问

互动环节中,中外学生都积极发问,教授回答精彩,赢得了满堂喝彩。例如关于“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他们的价值观的”这一问题,於贤德引用了孔子赞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来生动诠释了为了道而奋斗的自我实现形式。而在回答“在中英价值观交流过程中是否有一方要牺牲部分观念去融合另一方”时,Stephen认为现在倡导的是互荐互学方式,不但不用抛弃主体特色,还要坚持本体特色。於贤德提出,价值观的不同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制度不同,所以两国应互相尊重,互相借鉴。

听众聚精会神听讲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