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缘起怀集,情系山区—记法学院care志协怀集义教三下乡

文字:林泓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7-21 点击数: 分享至:

.几经周折,如期而至

7月11日,火辣辣的太阳引领着我们一行16人奔赴被喻为广东省西伯利亚的怀集县坳仔镇上洞村。由于掌管车票钱的师姐在路上塞车,我们无奈只有向售票员借钱买票;临上车前才发现少了一名队员;到怀集时又很不巧地在错误的站下了车。一路几翻周折,但还是如期而至。我们满怀微笑去迎接这属于我们的三下乡。

 

.体验生活,学会独立

镇书记安排我们住在上洞村的村委会办公楼,一栋三层高的简陋的水泥建筑。那里备有电视、风扇、热水器、煤气炉、消毒碗柜,看上去比我们想象中的高级舒适多了。可是,热水器只供冷水;电风扇只能开和关,没有风档大小调节,除了入夜3点后,一天到头,房间里的闷热无比,电扇只能等同于暖风机;厨房内,消毒碗柜里的碗筷是发霉的,砧板是长菌的,烧菜锅是生锈的……

 

休息时,有5个女生睡在一间有两张木板床的小房间里,有8个女生睡在计划生育办公室里由9张桌子拼成的“床”上。而3位男生则委屈在接待室的三张往下凹的木头沙发上休息。村委会隔壁是猪槽,自然地,老鼠与昆虫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温饱问题当然也得自己解决。首先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把厨房彻底清洁了一遍。然后,我们得每天坐车出县城买菜,全队人分组轮流主厨和帮厨,虽然都不太在行,可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环境是艰苦的,但我们全没有丝毫怨言,因为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是将我们的知识带给有需要的孩子,将希望带到贫困的山区,用我们的态度和思想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从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自力更生”,并且还不时“苦中作乐”,在那里还记载着我们与昆虫“搏斗”的点点滴滴。

 

.认真备课,传授知识

来义教前我们都毫无执教的经验,表面上我们充满自信,其实心里面却紧张得很。我们总在思索着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

 

于是,十多位老师们无一敢懈怠,根据之前所做的了解与调查,针对小学生们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和课堂表现等,绞尽脑汁地去想,去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我们分为两个教学组,分别教四年级和五年级,每晚大家都会开小会讨论备课,开大会来交流经验,务求希望更好达到教学成果。除了开会,还要自己制作各种有趣的单词卡片以备上课时用。通常全部结束后,要熬到很晚才能睡觉。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原定课程安排进行了修改,加设了作文课、图画课、音乐课、科技课、手工课、电影播放、游戏课和趣味体育等课程,旨在调动和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增长他们的见识,另一方面寓教于乐,教学相益。

 

有一次,我们打算要上手工折纸课。为了不出丑,我们在前一天晚上就全民动手,对着折纸书来学。谁知道第二天一上课,我们还是“出丑”了,我们学会折的东西,小朋友们都会,根本不用教了。而且他们会折的东西远多于我们,学生反过来教老师呢。于是,灵机一动,我们把他们分开为一个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地比赛折纸。看看下课前谁折得又多又漂亮。简单的纸张,传递着师生间的感情。

 

小朋友们喜欢学英语,英语也是我们的优势。经过摸底后,发现他们的英语学习存在缺陷。不少单词他们基本都学过,但却不懂得如何拼写。但是单词毕竟是要记的,所以,我们制作了单词卡片,帮他们复习和学习单词,并给他们听写。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单词的习惯。另外,可能受当地方言的影响,他们的发音不太正确。我们也努力一步步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师生互动,亲密无间

小时候觉得上课总是无趣乏味的,只能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乖乖听讲。但是,在这里你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因为,每天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配合我们的教学,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第一天去上课,我们便教了他们一首英语歌《Marry has a little lamb》,之后我们用这首英文歌一起玩了一个搭桥的游戏。小朋友们第一次玩这游戏,都玩得很尽情。天气热,课室里气温高,但同学们的热情更高,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于是,这又一次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课堂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除了玩游戏外,课堂上老师们还有教跳舞、打拳的。五年级的两位女生老师教跳兔子舞,她们混在小朋友群里,大家活似一群可爱的小兔子在丛林中蹦来跳去的嬉戏。五年级的男老师在体育课里教孩子们打军体拳,看上去小孩子们都打得还挺出劲。四年级的同学们小一点,所以老师们会教一些简单点的,比如唱歌时做动作伴舞,还有打少林五步拳。在一篇四年级的学生作文里,这样写到:“我很舍不得你们,我知道你们是真心教我们的。今天林哥哥还教了我们一套五步拳,我们觉得很好玩……”,那一刻,真的很让人感动,因为他们都能理解和感受我们的付出与努力。

 

课余,老师们还和孩子们扮小猪。那时那刻,老师与学生已无明显的界定,都是一群好玩可爱的小朋友!

 

.深入农村,了解民情

深入农村,了解民情是我们这次三下乡的另一个任务。

除了义教,我们的实践队还担负着调研的工作。来到怀集的第二天,村干部就给了他们一大叠登记表的东西,让他们看。这些资料多且杂,要依靠它们来做起科学调研是很不够的,因为里面的数据表现不出主要问题。所以,我们只能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路线。于是,实践队再度联系村干部,希望能走访农民家庭,了解民情,了解当地的三农问题,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等,并初步把调研主题定为计划生育。

 

在调研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的义教队伍也开展了家访活动。我们一共拜访了周边6户同学的家。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询问了当地小孩子的受教育情况。也许不一定很全面和准确,但是我们对上洞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认识,也更真切地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

 

 

.离别在即,感动于心

7月16日,是我们最后一天来学校见小朋友们。上午依旧上课,下午我们搞了一个联欢游园会,作为告别。

 

等小朋友们都放学后,我们拿着所有工具又悄悄地回到学校,布置游园场地,希望下午能给个惊喜孩子们。虽然上完一上午的课后,又饿又累,但我们还是全心全意地打气球、写规则、粘谜语……

 

下午时,我们开了五个课室进行7个游戏。有猜谜语、超级无敌乒乓球、踩气球、乒乓球障碍过河、趣味问答、蒙眼击鼓等。小朋友们玩完游戏可以得到一张奖券,然后凭奖券的数目可以领取不同的奖品,可以游玩又有奖品,孩子们都异常兴奋。

 

游园游戏结束后,我们把两个级的同学集合到操场。进行联欢会,一起表演节目。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各自老师们早就想好了各自的节目,不愿意逊色于隔壁班。后来四年级的同学们表演了两个节目,一个是男女生合唱《Ten Little Indians》伴有动作,另一个是五步拳的表演。而五年级表演的节目是集体兔子舞和小学生独唱《奇诺里维斯的信》。在这之前,两个级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拉歌和对歌,把前几天的所学到的东西一次过表现出来。虽然孩子们还小,但是上台表演都非常投入,旁边的学校教学主任眼里都充满了惊喜之情。精彩的表演过后,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授书仪式,把我们带来的书本送给学校,希望孩子们学习天天向上,能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

 

眨眼便到下午5点,我们都知道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可是我们谁都不忍心看到这一幕。主持人林泓同学请出了所有的老师一起送上一曲《真心英雄》给孩子们,最后师生们还合唱了《ABC》字母歌。从小朋友的眼中看得出他们的留恋,但也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于是只有把所有的不舍和感伤都收起来,把最灿烂和顽皮的笑容摆出来,让照相机留下这难忘的一刻。

 

孩子们有些在追问明天要不要上学,下个月我们还来不来;有些则整个下午一声不吭,只是紧紧地跟在我们后面;有些嚷着要跟哥哥姐姐照相,还要我们送照片给他们;有些则两兄弟拉着手在远处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干活,似乎想大声说什么,但终不能……

 

其实我们都能明白,我们也想说点什么,但终不能。也许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许那是和孩子们所建立的一种默契。

这一切,都是我们所结下的最深厚感情的体现,

是一种最淳朴的感情表达,

是一次最纯真又最难忘的告别……

别时无语,只因千言万语在心头!

 

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队员丹凤用“指尖有泪,眼睛含笑”来形容当是这个场景。是的,因感动和留恋而泪盈眶,指尖轻揩;而对着小朋友和大家,我们又如何能不欢笑如故?

 

点滴“关爱”,无限感动;缘起怀集,情系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