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真情-梅州雁洋三下乡服务队归来感想
文字:法学院梅州雁洋三下乡服务队 苏子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7-29
点击数:次
分享至:
|
|
离开梅州雁洋回广州已有好几天了,然而在雁洋下乡的情景却总是萦绕心头,历历在目。学生们稚趣的笑脸,老人们惊喜的表情,镇长谆谆的教诲...一切一切,留给我们的是一份真情,一份永远的真情。

出发前的大合照
这次三下乡,我们的目的地是梅州的雁洋镇,主要任务有教学、普法、挂职和探望孤寡老人。记得到达的第一天,当地雁洋中学的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亲自为我们安排住宿,一种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第二天,我们便开始了义教,主要的课程包括英语写作、口语、听力等,还有普法性质的法律基础课,对象是当地中学初二学生。或许乡镇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差,所以当得知我们来自广外并给他们上英语课时,他们都显得很兴奋,课堂气氛也很好。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在听课

小老师讲课也有姿有势

听完一节不够,旁听!
几天后,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数名队员被调配到当地政府挂职锻炼,挂职单位有政府的组织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镇司法所。挂职结束后,大家认为在基层工作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懂得了开展农村工作的困难与艰辛。在组织办挂职的同学每天负责输入和整理政府各类文件、文档;计划生育办的同学则要记录镇里妇女的生育情况。据他们说,镇里共有6000名已婚妇女,每位的情况他们都必须进行记录,工作之辛苦,不难想象;而司法所的同学则需跟着所长到农村去宣传法律和进行调解工作。关于调解工作,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有一定的危险性。听所长说,他曾被扣留在村里达数十小时,若不是镇里的干部及时赶到,可能今天我们就见不到他了。
计生办的两位小帅哥

和司法所长的合影
作为法学院的队伍,下乡普法当然是少不了的,但以何种形式进行普法倒是个棘手的问题。后来经过队员们的商量,我们决定以派传单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

一大早到镇的集市派发传单
对于这次三下乡,队员们一致觉得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到孤寡老人院探望老人。镇里面的人本来就不多,年轻一代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就是老人。而对于孤寡老人们,寂寞更是不在话下,见到我们到来,他们都异常高兴..在老人院,队员们听到了许多倾诉,感到他们生活的困苦,也感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注还远远不足。
.
这位老人出生于印尼,后来当地排华,一个人回到这里
俗语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十天的下乡生活眨眼就要结束了,离别那天,雁洋中学为我们准备了送别会,

和当地学生的合照

孩子们趣稚的脸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