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思政专访】新闻学院:探索全媒体环境下思政建设

文字:王子衿 关然然 李佳莹 郭晓曼 通讯员:吴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子衿 朱秋雨 发布时间:2017-05-26 点击数: 分享至:

“三位一体,多维共促”: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思政工作三位一体,通过多维度多渠道进行思政教育。

四个方面突破:从认识提升、载体建设、日常教育、新媒体思政建设四方面进行突破。

 

【思政领航路

——学院党委书记专访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黄秀娟表示,学院着力加强思政工作,在全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有学科特色的思政教育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黄秀娟接受新闻网记者采访

 

“三位一体,多维共促”

黄秀娟表示,在学生思政建设工作中,学院探索出了“三位一体,多维共促”的思政教育模式,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思政工作三方面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党团活动、学术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学风建设、榜样教育、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维度多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结合学科特色,通过《新闻学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课以及系列通选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同时,学院通过举办DV Newscar、模拟新闻发布会、广告创意大赛、播主专业汇演等专业品牌实践活动,到各媒体实习基地实习,开展红色话剧比赛、党课、团日活动等党团活动,以及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思政教育。

学院重视思政队伍建设,积极加强导师、学工队伍以及学生干部三支队伍的建设,积极发挥三支队伍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学院开设全媒体前沿讲座,邀请业界、理论界精英来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三位一体,多维共促” 思政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促进学院良好学风院风的形成,学院的人才培养彰显成效,如在校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评选出获得喜人成绩;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负责任、敢于挑战的形象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诸多称赞。

“着力点”与“平台”

学院党委注重加强师生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成效。着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师德风范。通过多种途径发扬和营造学院和谐进取文化氛围,齐心协力搞好学院建设与发展。新闻学院重视通过书记项目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成立7个研究平台,将所有教师都安排在一个或两个平台中,从科研水平、职业规划、教学提升等方面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和能力,真正做到传帮带,促进共同发展。学院党委认真研究并重点加强教工支部建设,如建立教工党员微信群,及时开展学习和交流;开展与党员的谈心活动;开设微党课活动;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事项首先考虑安排党员去落实,让党员在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

黄秀娟谈到“思政工作最重要的是有平台,学校也很重视平台建设,如开展党建工作坊、“铸魂·系扣”等项目建设。”因此新闻学院积极利用党建工作坊、“铸魂·系扣”项目加强思政工作。学院通过党建工作坊这个平台,结合党员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探寻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党员和媒体人责任感。活动既有党味,又具有专业特色。在“铸魂·系扣”项目中,学院申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平台”项目,本项目通过国内外实践和学术平台建立,使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学院专业特点,通过采访、摄影、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以及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黄秀娟表示,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在全媒体环境下让主渠道的思政工作入心入脑、更有实效,是当今学院思政工作的主要挑战。针对这一挑战,着力从认识提升、载体建设、日常教育、新媒体思政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思政工作,提升全院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讲话及在“2.19”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的认识。载体建设方面,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的研究中心,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研究能力,促进党的新闻人才培养。日常教育方面,学院在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大力度,结合学生和学院特点,在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积极结合新媒体开展思政建设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学院网络新媒体专业师生的作用打造好新媒体党建平台。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教师微信群的创立、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多种渠道开展思政工作。

黄秀娟表示,今后,学院将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学科特色,进行更多的探索,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点亮理想灯】

——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先进人物展示

红色话剧比赛:“演绎红色经典,谱写时代新风”

红色话剧比赛演绎红色经典,为历史发声,与时代共舞。学生们通过学习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领略革命先贤们不畏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成长为有目标、为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的新时代大学生。缅怀历史,回望过去,英雄的召唤仍在激荡;品读现在,纵观未来,时代的精神不断发扬。

2016年的比赛倾情呈现革命精神,为观众带来美好的红色夜晚。作品《夜光杯》运用游击队员、汉奸、平民多角度视角,生动讲述了动乱时代人们仍坚守爱国的炽热之心和汉奸顽强对抗的故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经典的爱国诗贯穿作品《红色重回忆》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多个场景的变换让这个作品更有吸引力,男主角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是中国人”令全场观众为之一震。《梦回一二九》则巧妙运用了“穿越”这一热点创意,将一个男大学生从胸无大志到心有理想的蜕变过程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那年那月》通过演绎一个女孩偶遇并治好受伤的红军士兵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体现出军民连心的主题。

作品《夜光杯》获一等奖

 

“新传心语”:梅州“三下乡”精准扶贫队伍

2016年,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与梅州政府紧密沟通、联系,适应当地定点扶贫政策,开展了为期7天的扶贫活动。队伍名称为“新传心语”,寓意新闻学院学子在这次精准扶贫实践活动中传递内心的爱与温暖。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旨在号召新闻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亲身实践中传递温暖、传递爱。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解决实际困难,在助力精准脱贫中贡献聪明才智,创造青春业绩,用青春唱响助力脱贫之歌。

梅州“三下乡”精准扶贫队伍

大学生投身扶贫工作,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建设更好的社会出一份力。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更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社会状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此之外,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也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两个结合:党校结业典礼与专业实习基地相结合

新闻学院在党校培训结业典礼上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实习基地,以创新思潮、新闻专业精神引领党校学员汇聚青春力量。

2016年5月5日,新闻学院组织党校第二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和第4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参观羊城晚报创意产业园,并举行结业典礼。学生们参观了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全媒体指挥中心、报业印艺博物馆和创意产业园区等,零距离接触了机动指挥库与全媒体大数据分析系统和采编先进技术。此外,全体学员还参观了“创新谷”和酷狗音乐总部,感受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

“汇聚青春力量,弘扬五四精神”座谈会

参观结束后,学员们还来到“智酷车间”,举行“汇聚青春力量,弘扬五四精神”的主题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全体学员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行了简朴隆重的结业典礼暨结业证书颁发仪式。

 

朱颖: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朱颖自2001年以来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学奖项,她被评为校“青年教学十佳”。曾获首届“翼群优秀教学奖”。她说:“作为老师,除了要把专业的技巧教给学生,还应该发挥在思想方面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青年教学十佳”朱颖

“只要用心,每一门课都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朱颖坚持做一个对学生有用的老师,她总会去寻找一些合适的案例,把它消化、吸收和化解为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她认为这是优秀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朱颖坦言:“思想引领应该是体现在每门课里面。”她在《新闻学概论》这门所有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入门的基础核心课程种,除了传授基本的理论,还强调道德准则和工作原则;她在《新闻法规与职业伦理》这门课中,既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报道,又强化了作为记者应有的职业理念,要坚守职业底线,做负责任的记者。

当今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得传统媒体趋于转型,朱颖认为:“不管做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媒体时代,真正有营养的优质内容越来越少了。对此,她也鼓励学生们学习做优质的内容,“这是新闻专业核心和本质,是永远不可以丢的。”

 

 

【激扬青春梦】

——优秀学子风采

柳雅婧:不断尝试,做更好的自己

柳雅婧,曾获我校第一届“凤鸣岭南十佳青年”。她曾担任G20第二次协调人会议晚宴的双语主持,也曾在广东艺术团出访南太平洋岛国活动中进行英文主持。2017年,她跟随广东艺术团赴美进行“欢乐春节”演出,在榜样的力量中提升自我。她说:“年轻的时候要尝试各种不一样的事情,然后你才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真正想要的。”

柳雅婧于南太岛国主持活动

柳雅婧格外注重英语学习,她坦言:“学校拥有很好的外语氛围,雄厚的英语师资、丰富英语文献资源。”多一项技能意味着多一种尝试,英语特训也给了她在担任双语主持提供了基础。

从校内主持到外事活动,从美食公众号的编辑到电视台的实习,柳雅婧的大学期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是出于兴趣还是专业积累的需要,柳雅婧都认为只有去真正地尝试才能让自己明白想要的和适合的是什么。正如她自己所说:“未来还没有完全确定,我还是会尝试不同的可能。”

王航:在舞台上成长

新闻学院2014级广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王航,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也曾荣获第十届广东省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南粤长城杯”大中学生电视演讲大赛特等奖、第八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金奖的获得者,担任“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火车团内地学生团长。2017年“五四”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6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他说:“我不拒绝任何机会,每一次的机会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不久之前,王航又踏上了“南粤长城杯”的舞台,不过这一次他是以评委的身份前去。角色从参赛选手变成了评委,王航表示自己的心态、体验和视角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2016年暑假,王航作为内地学生团长参加“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火车团活动,“相对来说,香港台湾的同学会更加主动去领取任务,而大陆的学生会更加严谨沉稳。”在这样一次特别的文化之旅中,王航不仅感受到了港澳台学生的活力,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在这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中把握时间,走到历史古城,更深入地体验历史,留下美好的回忆。

王航参加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火车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