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5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亚非语言文化学院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院承办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价值: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外白云山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厅成功举行。来自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韩国、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六个国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广外师生共聚一堂,围绕中华文化在国际语境中的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内涵与价值共识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构建文明互鉴新路径。会议采用了六种语言的AI 同声传译技术,为跨语言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

会议合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谢伟光致欢迎辞,强调广外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学科优势,通过交叉融合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明互鉴贡献力量。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欣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姜景奎教授分别致辞,祝贺广外建校60周年,并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我校亚非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全永根教授在开幕辞中回顾了学院9个语种的学科建设成果,指出应多视角解读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互鉴。开幕式由亚非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梁洁主持。

谢伟光致欢迎辞

刘欣路、姜景奎、全永根致辞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欣路教授、清华大学姜景奎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金珍我(Kim Jinah)教授、安卡拉哈哲巴依然威利大学吉来(Giray Fidan)教授、印度尼赫鲁大学狄伯杰(B.R.Deepak)教授以及伊朗库姆大学艾哈迈德·礼萨伊(Ahmad Rezaei)教授,分别就中华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土耳其、印度、伊朗的传播及影响,如何破解西方中心论叙事,建构自主话语体系,韩国文化输出新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演讲。
在下午的主旨发言中,釜山外国语大学宋享根(Song Hyang Keun)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加力布(Mostak Ahamed Galib)副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巴赫蒂亚里(Behrooz Mahmoodi-Bakhtiari)副教授、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阿比德·侯赛因(Abid Hussain)副教授,从教学视角出发,提出“相互理解、文化交流”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析高校作为文明对话桥梁的重要作用,介绍跨文化语法教学模式,强调孔子学院项目对跨文化理解做出的贡献。在专题发言环节,亚非学院的七位中外教师,就各自研究领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主旨发言和专题发言环节分别由亚非学院田克萍副院长和牛子牧副院长主持。

会议现场
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周年与广外建校60周年,意义非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指出了“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学者,包括多位知名汉学家,以不同国别、多元视角,聚焦“文明互鉴”,探讨了其深刻内涵,并一致认为“文明互鉴”应以平等互惠为基础,尊重文明多样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各自研究领域,秉持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的动力。